姓名:谢雪丽
籍贯:江苏徐州
毕业时间:2005年
毕业院系:南昌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
现任职务:上海市松江区潘家浜小学
关键词:优秀校友 园丁奖 师德标兵 五四奖章
天下人才为我用 南理英才天下为
谢雪丽,女,1982年11月生,200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她毕业于南昌理工学院外语系(原江西航天科技学院),在校期间担任系学生会主席,团总支书记职务;毕业后,作为优秀毕业生留校工作。谈起南昌理工学院,她总是深情的说:“南昌理工学院不仅给了我读书的机会,更给了第一份工作,使我不断的进步,不断的成熟,如果没有学校的培养,就没有我的今天。”2010年,由于和上海的丈夫成家,不得不离开了心爱的大学教师岗位,来到上海。用她的话说:“虽然离开了母校,但是母校所给予我的知识,带给我的那种特别能吃苦,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永远伴随着我。”
她在上海随迁子女学校传佳音
2010年,谢雪丽与一名新桥小伙子喜结良缘。不得不离开自己依依不舍的大学教师岗位,来到上海。结婚后,原本居住在潘家浜村的婆家人告诉谢雪丽:“潘家浜小学那些孩子很苦,你可以去帮他们做点事儿。”
2011年,当她踏进学校的那一刻,感觉时光好像倒退了20年,学校的局促超出她的想象:只有一栋斑驳的两层小楼房和一排彩钢板搭建的简易房。全校总共40名教职工,500多名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。
谢雪丽在校园里呆呆地站了一会儿,看到在由两排房子围起来的“操场”上,衣着暗淡的孩子们快乐地奔跑,眼神中透露出强烈的求知欲,她的心里涌起一丝感动。
谢雪丽默默地把在大学工作时的“优秀教师”“优秀共产党员”等荣誉证书都收了起来,开始投入到小学英语教学中,从零学起,疯狂充电,不仅常常向身边同事请教,还网购教育专家们的教学视频和书籍,把年轻女孩用来逛街买衣服的时间都用在了钻研教学上。
给孩子们“变戏法”
教室里没有任何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,谢雪丽就把单词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有色卡片,孩子们如获至宝,学习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。
谢雪丽经常会在课堂上“变戏法”,给学生们带来惊喜,比如为了将课本中traffic rules(交通规则)情境再现,她找来了交通小警察的服装,孩子们穿上制服,在快乐的体验中掌握英语在生活中的运用。
谢雪丽还创设了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“英语自动化小队”。 “自己的队名自己取,自己的干部自己选,自己的荣誉自己争,自己的伙伴自己帮。”孩子们在活动中不仅锻炼了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,更懂得了关心和帮助伙伴。
谢雪丽认为,仅依靠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,会忽视学生的潜能和课堂上的表现,便设立了“英语达人章”,“音乐起,掌声响,老师手中接奖章”,课后举行一个简单的颁章仪式,构建了生动活泼的多元化评价新格局,让一些成绩一般的学生信心倍增。
随迁子女学生家长文化水平相对较低,生活条件较差,通常是一家人挤在一间出租屋里,饭桌就是写字台,很难给孩子创造英语学习环境,而且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并不重视。
为了让家长们更加重视孩子的学习,谢雪丽尝试着布置独特的英语家庭作业——“我是英语小老师”,孩子们每天回家后给爸爸妈妈上10分钟的英语课,把当天所学的英语表演唱或单词小游戏教给爸爸妈妈。
2012年9月,谢雪丽接过摸底考试英语平均分只有68分的毕业班,经过一年努力,孩子们在2013年松江区随迁子女小学毕业统考中,考出了平均分92.6的高分。
谢雪丽身边的同事说:“谢老师点子真多!”“听小谢上课是一种享受。”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,潘家浜村小学英语组成了松江区随迁子女学校中的领头羊。
每个孩子都是“精灵”
百花盛开的季节,谢雪丽的桌子上经常会出现一簇簇的野花,谢雪丽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个小可爱送的。“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,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。”在她眼里,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的精灵,都值得老师投入全力去教育引导。
她曾任教的毕业班里有一个叫杨大莹的小姑娘,从安徽农村转来,父母是卖菜的小贩,没有多少文化,小姑娘在老家也从来没学过英语,基础并不好。刚开始,她在课堂上几乎是听“天书”。一次课后,谢雪丽翻开她的听课笔记,看到工工整整、密密麻麻的英语单词,谢雪丽感动得落泪了。这是个多么有求知欲的好孩子!谢雪丽暗下决心,一定不能让这个孩子掉队。
于是,她利用课间和放学后的休息时间,为杨大莹量身定做了字母歌,并把单词编进儿歌,还设计出很多好玩的小游戏。一年的时间过去了,在松江区毕业统考中,杨大莹取得了98分的好成绩。
去年7月,杨大莹回安徽老家参加中考,当她以优异成绩考取怀远一中(重点高中)时,第一时间打电话与谢雪丽分享了这个好消息:“没有您的帮助,不会有我今天的收获。老师,我要向您一样努力,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高考,重回上海,我要考进上海的大学。”谢雪丽听后,倍感欣慰。
去年暑假的一个晚上,谢雪丽突然收到一条信息:“谢老师,您好!我是涵涵的姑妈。涵涵这几天晚上心情很不好,竟然哭了。最初我还以为她是想爸爸妈妈了,没想到她说想老师您了……”反复读着这条信息,谢雪丽内心久久不能平静。
信息里提到的这个女孩叫隗孟涵,是她一手培养起来的小干部,隗孟涵能歌善舞,多才多艺,是学生中的领头雁,只要她往讲台一站,小手“啪啪啪”一拍,教室瞬间可以安静下来。
可有一天,家长告诉谢雪丽,想让孩子转回老家一所市级实验小学就读,因为“那所学校在硬件设施上优于随迁子女小学太多”。想到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,谢雪丽心中虽然不舍却也为她感到高兴。
不久后,谢雪丽又接到了隗孟涵妈妈的电话:“谢老师,经过我们家庭会议认真讨论,决定继续让隗孟涵在潘家浜小学读书。在你们的培养教育下,她比以前自信了很多,不光学习了知识,还懂得做人的道理,进步很大。她喜欢这个学校,喜欢这些老师和同学……”孩子的喜爱,家长的信任让她有无比的满足感和成就感,同时家长、孩子对优质教育的渴求让她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。
倔强”的完美主义者
2015年2月,谢雪丽接到松江区少工委关于“红领巾相约中国梦”松江区第五届少先队鼓乐大赛的通知,当时全区所有的随迁子女小学对此无人问津。谢雪丽却心动了,“公办学校能做成的,凭什么我们就干不成?”她内心有一股别样的“倔强”。
带着“要么不干,要干就要干好”的念头,她请来结对共建的公办小学老师指导,再动员自己学校的两位音乐老师一起参与,带领一支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鼓号队,利用每天早操前、午休和放学后的空余时间,从鼓点、号声、脚步、队形训练起来。
比赛当天,一支步伐整齐、号声嘹亮的随迁子女小学鼓号队出现在赛场上,这也是随迁子女小学首次亮相少先队鼓乐大赛,并最终站在了领奖台上,孩子们脸上露出抑制不住的兴奋。接过奖杯的那一刻,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笑脸,谢雪丽却哭了,当初的倔强与坚持在这一刻变成了“值得”。
虽然至今学校里没有一间少先队活动室,但她坚持认为,不管学校的师资条件如何落后,孩子们都应享受到其他孩子能享受到的快乐。因此,从她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起,学校开始有了精彩纷呈、像模像样的“六一”庆典活动,成为孩子和家长共同的节日。
学校资源不足,她主动请结对的新桥小学德育教导、少先队大队辅导员、音乐老师走进潘家浜村小学,指导“六一”庆祝活动。
2012年“六一”,在她带领下,学校举行了“童心同梦,快乐成长”庆典活动。孩子们载歌载舞,家长们热情捧场。当天下午,一位老奶奶给学校送来了一面锦旗,她说:“你们的演出很精彩,我没有想到,一所随迁子女小学可以办出一台这么精彩的节目,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很快乐,我被孩子们的快乐打动了,我是革命烈士的后代,我感谢你们把孩子们培养得这么好!”
超人”的笑与泪
经常在学校加班到六七点才回家,有时备课到半夜,在很多人眼里,谢雪丽似乎是永不断电的“超人”,有使不完的劲儿,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,身上散发着满满正能量,从没看到她因为自己的事情发过愁。
很难想象,其实谢雪丽身患免疫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,发病时腹痛腹泻便血不止,医院几次下病危通知书,谢雪丽咬牙扛了过来,至今,她每天必须服药,不过她很少与人提及此事。
与死神擦肩,她更觉得生命的可贵。“只要生命还在,就要使劲活着,没什么可抱怨的。”她说。也正因如此,她比常人多了一份乐观和豁达。
学校教导主任贺顶国说:“谢老师刚来学校时,很少人知道她是大学老师,她很低调。有评优的机会她都是把机会让给别人,与世无争,而在教学上她是个完美主义者,有一套自己的方法。她真心对学生好,有时候自己掏钱给学生买礼物和奖品,每年暑假都有学生回来看她。让我们佩服!”
老师是学生的读本,孩子们从她身上懂得了乐观与坚强,说她是最勇敢的人,说要像她一样坚强。让她感动的是,有时孩子们调皮捣蛋,只要她做个摸摸肚子的动作,孩子们就会立刻安静下来。“虽然我没有孩子,但潘家浜小学的每个孩子都是我的孩子。”有时,孩子们脱口而出喊她“妈妈”,谢雪丽感到窝心的幸福。
“上天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,会为你打开一扇窗。”谢雪丽认为,潘家浜小学就是她的那一扇窗,在这里,她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。她说:“孩子们是我的心血,是我的骄傲,一路辛苦付出,一路幸福收获,我青春无悔!”
2018年1月29日,南昌理工学院终身荣誉校长、理事长邱小林教授一行来到上海,为优秀校友谢雪丽颁发了“优秀校友”荣誉证书,并赠送了纪念品。鼓励她继续扎根教育,争取为国家教育事业奉献更大的力量,母校永远是全体校友的坚强后盾。